产经时评|大数据人才如何才能向“黔”进?
- 作者:杨学安
- 来源:当代先锋网
- 发布时间:2025-08-03 15:34:21
大数据产业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,其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人才。任何高精尖领域,人才均是驱动创新、引领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与第一资源。
在推进大数据战略的过程中,需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建设非一日之功,既要“引得进”顶尖智慧,更要“留得住”核心力量,方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当前,单纯依靠外部“输血”,通过高额安家费、优渥待遇和职称倾斜引进人才,虽能解一时之渴,却非长久之计。要真正让产业发展“有人可用”“人才辈出”,关键在于打造强大的本土“造血系统”。这意味着要将人才战略重心下沉,着力构建自主培养、梯次成长的良性生态。
要持续优化引才政策,吸引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大数据领域领军型专家和学者,以其推动关键技术创新,引领学科建设,在本地高校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师资力量,奠定高端人才培养的基石。
同时,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。依托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,紧密结合产业实际需求,通过签订定向培养协议、设立专项奖学金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,系统性地培养本地急需的硕士、博士等高层次应用型、复合型产业人才,将人才培养的“根”深深扎在贵州的土壤里。
人才流动有其规律,往往“人往高处走”,向经济活力强、价值创造高地汇聚。然而,乡土情怀与反哺之心,是人才流动中独特而深沉的力量。本土培养的人才,对家乡有着天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他们生于斯、长于斯,受惠于本地的教育培养,这份情感纽带是稳定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石。
要同步构建强大的人才“蓄水池”与“培养皿”。唯有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,“引凤”与“固巢”并举,方能汇聚四方英才,培育本土栋梁,为大数据产业的长远繁荣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学安
编辑 朱登芳
二审 江婷婷
三审 岳振
-
【高质量发展调研行】从篮球热到稻花香,来看“村BA”后花园的丰收故事
水车不断转动,蝉鸣伴随着浓郁的稻香宣告着秋天谷物的丰收。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,因紧邻“村BA”发源地台盘村,其依山傍水、景色宜人的环境特点,被誉为“村BA”的后花园。